親子關係中的錯位,孩子像個竭力維持家庭關係的小大人,而父母卻像是小孩子一樣不停地向孩子要求,是會影響孩子自身的成長。父母親應學習引導孩子並且讓孩子自己主導自己的人生。
撰文者:陳怡伶理事
著名心理學家溫尼科特,曾說過:「你或許有自己一套標準,也很珍惜自己做主的生活方式,所以我真爲你感到遺憾,因爲你一旦變成一個媽媽,從此就要適應孩子,而不是相反」。
所謂「關係裡的位置」,特別是家庭三角關係。很多問題都來自於家庭的「三個角」位置紊亂了。這三個支點包括爸爸、媽媽、孩子,即能演生出很多的變數及複雜性。
個案中最常見的就是一個角缺位,如父親或母親,因此孩子承擔了角缺的部分角色,孩子變成父母來彌補這個缺失。父母或父母一方甚至退行成了「巨嬰」。
真實案例:
小伶(化名)的父母感情很差,從她記事開始父母就時常為了錢吵,後來媽媽也就都躲在美國不回來了,而小伶就代替了爸爸成為空中飛人好連結整個家庭的關係。
小伶是家裡的長女,下有一個小2歲弟弟以及8歲的妹妹,從懂事起,因著媽媽的重男輕女,為了被媽媽看見,小伶總是竭盡全力達成父母的要求。
因著家人分隔兩地,小伶從高中就被母親從美國送回台灣並託負要照顧好爸爸以及要回台學中文的妹妹。媽媽還會用各種暗示,爸爸在台灣養一個女人並生了小孩,不要我們了。爸爸都不給我們足夠的生活費吃飯,我們下個月就要没錢吃飯了。小伶要幫媽媽想方設法從爸爸那拿到錢並滙到美國。小伶很努力唸書因為媽媽說要出人頭地靠自己打拚賺錢而且不可以靠男人, 靠不住的。所以,小伶也一直没有結婚也不敢結婚擔心變成媽媽這樣的命運。
小伶就是非常典型的媽媽把女兒當「半個媽媽」來使喚,小伶努力做到很多事情甚至變得比媽媽會煮飯、整理家理。儘管媽媽意識上知道不該這樣。
小伶也心甘情願「補位」(這會獲得更多的愛),填補了母親的位置,最終導致家庭三角徹底被打破,角色混亂。
這一切都在說明:孩子成了父母的照料者,父母成了孩子的索取者。
一、親子關係中的「角色互換」,會帶來了哪些傷害呢?
1、為了達成父母的期望,孩子無法實現自己的人生
很多父母親把遺憾和期望寄托在孩子。繼然讓孩子來到這個世界上,就該認定讓孩子作為一個獨立的個體,有思想有夢想,他有權利有能力決定自己以後的人生目標和行進方向,而不是按照父母的安排,活成了父母想要的模樣。
二、注意親子關係是否錯位
1、不可情緒勒索,拒絕親情綁架
應該用親情去引導孩子而不是要小孩要聽話才愛他。威脅孩子,讓孩子沒有安全感是會影響孩子的成長。
2、父母不該把自己的意願強加給孩子
父母期待孩子成為自己期待的樣子,這是正常現象。但是如果一直在把孩子推向你希望的道路上,不顧他的意願,那就不正確了。孩子是你的血緣傳遞者,而不是你傳遞自己夢想的對象。
3、父母親只能是輔助
孩子有自己的人生路要走,為孩子做的每一個決定,不一定都是有利於孩子成長的。在孩子成長道路上,父母親是引導者而不是決定者,只有孩子自己才能決定自己的人生走向。
親子關係中的錯位,孩子像個竭力維持家庭關係的小大人,而父母卻像是小孩子一樣不停地向孩子要求,是會影響孩子自身的成長。父母親應學習引導孩子並且讓孩子自己主導自己的人生。
コメン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