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我的華德福親子共學經驗

所有會選擇帶著孩子親力親為參與共學的爸媽,都是因為希望給孩子更理想或更適合的教育,不管身在何方,不論選擇何種教育理念和體係的共學路,我們就像孩子的擺渡人,選擇同船划槳,為帶領孩子去到我們覺得更好的彼岸而努力。

撰文者:宋繼陶 理事



壹. 前言

曾在十年前帶著二位學齡前男孩一起加入華德福親子共學,也實際參與了一段時間的運作,

至今仍覺珍貴!那三年陪伴了孩子的童年,也因而遇見自己人生重要的好姐妹。希望共學的經驗能提供需要的人一些參考。


貳.遇見            

  我加入位於土城彈藥庫內的小樹苗華德福親子共學團體,是2011年6月24日。

原因是我對小兒子的教養有很大挫折也因而請了育嬰假,初為全職媽媽的我坑坑絆絆,朋友介紹我小樹苗親子共學。育嬰假結束時老板希望我回去上班,在經濟和教養間我難取捨,一位小樹苗的媽媽說:其實我們還在天堂就安排好也早就知道了,老板只是在時間到時,按照在天堂的約定,讓我經歷思考、抉擇、鍛練。過去的我一定會覺得這種說法"什麼鬼啊!?"但它竟進到我心裏:何不試試看?生活真的會過不下去嗎?



參.我在小樹苗的三個時期

  我把自己參與小樹苗親子共學分為三個時期:


第一個時期(2011.6~2012.4):慒懂乘涼期。

  第一天到小樹苗,停車走進它的領域,還記得空氣的熱度和透明的感覺,也還記得粉紅色窗簾掩映下,稍稍涼爽的室內,第一印象寧静炎熱美好。二個月後,大兒子幼稚園小班學期結束,我帶二兄弟一起到小樹苗共學。那時我一星期僅帶兄弟倆參加週五的讀書會,張秋香老師帶領閱讀"我來了"這本書,有經驗的媽媽輪流主帶陪伴孩子遊戲工作,這時期我多在外圍幫忙,老二很依附我,不很能融入環境和其他的孩子,大部份時候,我陪著老二在遊戲區,但並非擔任主帶工作,我不是精進的華德福媽媽,只是喜歡這裏的環境氛圍和方式。

  

  參加小樹苗半年,我才重新安排家中作息並徹底没有讓孩子在家看電視,原認為一天看半小時到一小時的電視還好,尤其在做晚餐時,澸少不少"調停"兄弟紛爭的時間和火氣,但有了看電視的選項,孩子們對內容和時間會討價還價,其實讓孩子完全不看電視,没想像中難,學習一:事情没想像中困難!之後也停掉哥哥lasy積木課和原本要上的兒童體操課,少了接送和上課時間,多出好多空白。心得是:留白給孩子,孩子就能玩出自己的玩意;留白給自己,才有時間和心情去看到孩子玩出的創意和美好!

  

  這段時間我和二~三歲的小兒子常有對峙拉扯,例如:我在社區停好車,他要我抱他進梯廳,我不肯抱他不肯走,我們可以僵持二十分鐘;或外出時我走快一點,他要我等他,我請他過來他不要,我說在中間會合他不願,我們二個就會搞很久;又或者開車出去,別人抱他下安全座椅,他哭著爬回去,非要我親自抱他才行…..,我們常為這種事情浪費時間和好心情,我以為好媽媽需堅持"對的紀律",秋香老師和我聊,他說這階段孩子的意志,像植物往下紮根,那股意志力孩子也不了解,卻又強得他也受苦,若不是很原則的事,不妨柔軟一點,而這柔軟,讓那時我們都好過很多;我也學習用圖像式的方式和孩子說話,更簡單達到我想要的目的。


第二時期(2012.5~2013.8)夥伴情感建立期。

  2012年5月,小兒子滿三歲時,母子三人由一週一天變三天共學,自己與小樹苗慢慢建立很強的情感連結。其實不知如何歸納在小樹苗期間,我的學習或鍛練到底是什麼,就舉例事件吧,它們在我腦中留下了印記:


  *有位小女孩,有時會欺負比她小的孩子,有次我看到她把另一位小女孩推到水渠,我去扶起水渠裏的女孩時,推人的孩子卻一直笑,說自己是蛇郎君故事中的姐姐,我其實有些動怒,被推到水中女孩的媽媽卻很平靜,她分享:帶孩子過程中,曾遇到她不喜歡的孩子,她感謝那孩子提醒了自己有差別心(華德福教育所說的融合感、離斥感),她期許自己:把自己孩子當做像別人孩子,把別人孩子當做像自己孩子般對待,這真不容易!但我們跳脫情緒可以更開放討論孩子為何會把自己比擬成嫉妒害人的姐姐,不是美麗心善的妹妺。

  

  *我的大兒子大班時,有一陣子也常對別人動手動腳,老師說他需要更有目的的工作,我在家帶他做家事和手工,但動手的情形仍會發生,某天老師請所有媽媽在睡前為大兒子冥想,想著他很鮮活美好靈躍的模樣,把光和愛送給他。在家可以感覺大兒子不一樣,主帶媽媽也和我分享孩子的改變。在這裏,大家面對孩子的問題,不是責難媽媽或孩子,而是想著如何幫助他們的困難,老師提醒我們不要想著孩子哪裏不好,要想如何提升引導他的善--學習二。


  *有段時間小樹苗有鼠患,好不容易用補鼠籠捉到元兇,主帶媽媽慎重地帶孩子去放生老鼠,孩子們對老鼠不會憎厭害怕。媽媽們在工作中,秋香老師常說:要有意識自己做的事情、要敬虔、要把善美真帶給孩子,這是我的學習三。

    

*說故事方面,我學到了不同以往的方式,之前我也用較誇張一些的聲調講故事。老師分享在英國上華德福教育的聲音練習,她的老師會讓學生一邊丟球一邊練發音,想像自己的聲音就像優美的彩虹弧線,傳入孩子耳中,於是我修正自己的音量,不以大聲來試圖捉住孩子的注意力,適當的音量,孩子反而更專注側耳傾聽。老師要我講故事的速度放慢再放慢,真正了解並認同故事的內涵精髓,心中要有圖像,彷佛故事正一幕一幕上演,而那圖像和精神,會隨著聲音清楚傳達給孩子。還有講故事時,眼神該如何隨著情節帶領,牽引孩子夢幻的進入所勾勒的圖像。講故事時孩子閃閃發亮的眼睛,我一直難忘,是最好的回饋也是無比的享受!有次我準備要講"星星草人"時,同伴建議我,何不自己把那段一直重覆的韻詞譜寫成歌曲,"我!?怎麼可能?!"結果用五音琴敲敲看試著創作,嘿,第一個學習又印證了:事情没想像中困難!


  *2013年5月我第一次輪值當主帶媽媽,想把五月雪油桐花和孩子的工作遊戲連結,我們唱油桐花的歌,賞油桐花,畫油桐花,烤花形狀的餅乾,老師一直提醒我不要"活動化",而是把"美"巧然植入孩子生活中,其實對這一點我領略了好久好久,即使到現在也還没精準捉到,但這教我去思考給孩子東西的精神,那種精神和美感在生活中的根植,和"做活動"有天壤之別。


  *自己有次被小樹苗的姐妹情誼感動,是小兒子便秘,大便大不出而大哭,我没遇過這情形,除了陪伴安慰不知怎麼辦才好,姐妹們很關心分享自己經驗,說要用手指頭伸進孩子肛門把大便摳出來,我心理有些障礙,一位媽媽很自然的用手幫忙處理我孩子的大便,一邊話家常,她的自然,我心裏很感動。


有位姐妹總說,媽媽們之間的情誼,才是讓小樹苗持續的最大原因,我們若只為了孩子而來,孩子大了我們就散了,處理孩子方式的理念不合,我們就走了,姐妹之間為孩子努力所建立的情誼,難能可貴,才會真正願意為小樹苗付出,才能走得久遠!十年了,當年共學的姐妺們到現在仍是我非常重要的朋友。


  那時我們辦了小樹苗媽媽回娘家,邀請從最初以來,曾參與與付出的姐妹們回娘家,我認識的人不多,但看著其他姐妹們的興奮也很感動,還記得我說的話是:我很資淺,但多麼榮幸能以主人之姿,歡迎大家回來小樹苗看看!


第三時期(2013.9~2014.6)鍛練試驗期。

  2013年的9月,我們有七個孩子升上小一,包括我的大兒子,那時媽媽們有人準備帶孩子遷居宜蘭,有人要回職場,也有人有小小baby不方便來共學,共學看來後繼無人,那年年初,也就是原本預期的最後半年,大家心裏都不捨,偶爾提了也不願多想,我也預計再回職場。但在四月某天,我對一位姐妹一時脫口而出,如果我們二人留下來固定主帶,招募新媽媽們一起共學,但額外領取主帶補助費用呢?我知道小兒子還没準備好,還需要在華德福的呼吸中,而我無法在車程時間上,和學費付擔上讓他去台北市的私立華德福幼稚園,如果有補助留下來繼續小樹苗呢?所有姐妹們支援,我們另外在同年的五月及六月的週二,開辦小小樹苗的體驗班,讓有意願了解華德福的新媽媽們體驗,為九月份新一季的共學成員做招募。


  也曾很猶豫自己手工不好,華德福教育的理論基礎不豐厚,可否勝任?想臨陣脫逃,但又覺得對不起共事及參加的媽媽們,真的是頭已洗了一半,秋香老師鼓勵我,温暖的特質和開放的心胸對孩子才是最重要的--學習四,而我也報名了華德福的師資教育訓練。


肆.共學的問題

  共學就像有機體,它承載過去的經驗,面對現在組成的媽媽和孩子,學齡前的共學畢竟需面對每年或二~四年不等的大換血,一定要真實的面對現在,才能延續傳承。

 

先就實際面分享小樹苗親子共學:場地、經費、人。


一.場地:小樹苗是被厚愛的園地,完全承租獨立使用的室內空間,戶外有草地、水池、竹林、瞭望涼台、土坡、小山、菜園、雞舍和馬場,因為之前是軍方彈藥庫,開發方向未決,得以在喧鬧城市留有一方樸美之地。


二.經費:小樹苗固定支出有房租費用和秋香老師的指導費用,也會有浮動支出如增設洗手枱、添購除濕機、戶外厠所搭建、用品補充等等。最早是由一週參加三天的媽媽輪流主帶,無支領費用。後來我和另一媽媽主帶,領有其他三歲以上孩子的媽媽,支付的主帶費用。費用實收方式也有二種,一種為當月總共支出金額,按人數平攤費用;第二種為收取固定費用,不足部份大家想辦法,在人數不願再增加的前提下,我們曾舉辦講座和體驗,場地租借木工課或手工課收取租金,媽媽們做手工、撿種子義賣增加小樹苗收入。另外感謝日盛基金會,曾贊助小樹苗部份金費。我們想辦法多管齊下,只為了希望讓有心接觸華德福共學的家庭,不需支付太高費用。


三.人員:費用分攤多少,與人數息息相關,人數多寡,也與空間、品質及主帶媽媽的經驗很有關係,是否有固定主要帶領孩子們的人,還是大家輪流?非帶領孩子的媽媽該留在場域還是退出場域?這部份需共同參與的家庭充份討論。而組成人員年齡狀況和男女比例,有時會不平均。


  共學有討論不完的事情:是否繳交保證金和未滿一季退出退費辦法,若人員中途退出而新人未補進前收支如何因應;孩子遊戲没圖像時,要引導多少適合?某些特別跳的孩子,温柔不足以安定孩子心魂回到自身時,要多嚴格不為過?我們去關渡自然公園可不可以撿拾種子?復活節之後,天氣熱了光線亮了,蠟燭還要不要點?想進入共學的媽媽孩子是否篩選?標準為何?等等等都可以討論好久...

  

  其他的問題如:不同特質的人,敏感度不同,華德福認識不同,溝通的落差?如何真正表達和聽見別人的表達?媽媽和自己孩子時刻同處共學,如何能降低彼此情緒的牽絆?大人間也有強勢、弱勢如何平衡?在大人和孩子的世界之中,自由、平等、博愛其實都是一條需要有意識自覺,漫長的學習之路。


伍.與共學爸媽的分享

  共學不像幼兒園,孩子送去大部份就是老師的事,共學是個有機體,有無限可能,過程中的獲得也無限。共學事務繁忙,最重要的是彼此支持!常和姐妹們互相嘲笑,我們是靠看別人的事情比自己還多來取暖的!之前聽林麗真老師的演講,有人問她是否應該學通了人智學再當華德福老師?老師說:她現在對人智學的了解與體認,和一年前絕對不一樣,應從知道和體悟的地方開始華德福,因為人智學没有學完的一天。我們都在過程中努力,經驗和體認需要時間,這當中需要包容、支持、敞開,絕不要用誰是誰非的角度來討論事情。我們都在過程中!  

  

規則可以圓融,體貼已進到共學大家庭的姐妹各有不同的條件和需求,是否可以支持協助。給需對外聯繫的代表人,直接的裁定權,可以減少時間和磨擦。家庭主婦的時間永遠不夠,不要在時間、情緒上犠牲孩子,照顧好自己和孩子,共學才能更自在!

  

陸.結語

  我想,所有會選擇帶著孩子親力親為參與共學的爸媽,都是因為希望給孩子更理想或更適合的教育,不管身在何方,不論選擇何種教育理念和體係的共學路,我們就像孩子的擺渡人,選擇同船划槳,為帶領孩子去到我們覺得更好的彼岸而努力。謹以曾經的經驗給想要多了解共學的爸媽一些參考,也將此文獻給所有曾經為小樹苗付出的姐妹們!

32 次查看0 則留言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