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職教育協會,將來會舉辦很多工作坊,其中之一就是如何培養父母親及孩子們的思考性,邏輯性,使孩子們講話及作事情,可以合情合理,態度前後一致,有條有理,不致互相矛盾,如此可以出培養身心健康,人格健全的父母及孩子,讓我們的社會更加安康幸福。
撰文者 劉鈞憲 總幹事
一個有思考性的人,作事情,通常從容不迫,按步就班的把事情完成,講求有效率的步驟,邊作邊思考,按照思考過的計劃進行,因此成功的機會比缺少思考性的人要高,容易成為人生勝利組。如果小孩從小就培養思考性的習慣,長大後作起事情來,自然也會富於思考性。
要培養小孩的思考性,作父母的要以身作則,小孩耳濡目染,加上父母親的解說,思考性的習慣自然養成,長大就成為富思考性的成人。
培養小孩的好習性,最好的方法是在日常生活中培養。以現今仍有部份是「男主外,女主內」的社會型態,男人忙於賺錢養家,家庭裡教養孩子的責任,大部份落於母親之手,而母親又常常忙於家事,因此母親若能拉著孩子一起作家事,在作家事中,教導小孩作事時,要能處處邊作事邊思考,則小孩可以漸漸養成思考性的習慣,這樣可能影響他們一生的成就,因此父母親千萬不可忽視這種以在生活中及作家事時,培養小孩養成好習慣的機會。
在生活中,尤其是作家事中,很多地方可以利用思考性來改善,然後帶著小孩作,讓其覺得有趣,作成後,有成就感,思考性習慣就慢慢養成了。
以下是兩個在廚房作家事的例子。
豆漿是很營養的早餐飲料,對成長中小孩的健康很有幫助。前不久的新聞,報導嘉義某無良豆漿工廠,所有的豆漿都是用化學原料製造,而且全省有一半早餐店都是用他們的產品,有各種風味的,也都用化學香料調製,因為化學豆漿又香,又好喝,又便宜,更省人工,但消費者不知它是化學的,因此喜歡買,它成本又低,早餐店可以賺很多,因此喜歡賣。但這種化學豆漿,喝多了,會傷肝傷腎,吃多了,將來可能要換肝洗腎,很可怕吧!即使是超市賣的大品牌豆漿,多少都含化學香料,防腐劑及添加物,雖然量少,但喝多了,總是對身體不好,尤其是兒童。所以最保險的辦法是自己買黃豆作豆漿。
傳統的家庭豆漿作法是先用果汁機將黃豆加水打成漿,再煮沸加糖。但在豆漿煮滾時,會起很多泡泡,容易溢出鍋子外面,弄髒爐子,很難清洗,同時鍋內底層會結焦,黏在鍋底及鍋邊上,變得很難處理,有如災難一場,如果用瓦斯爐,還可能弄熄火,瓦斯外洩,相當危險。假如每個早餐都要經歷一次這種災難,家庭主婦真要瘋掉。
但為了全家健康,豆漿還是要喝,這時就要思考如何改善啦,如何能讓爐子及鍋子保持乾乾淨淨,又能作出香甜可口的豆漿給小孩喝?
假如你能思考如下:可否改變製作豆漿的程序?尤其是烹煮的程序,讓它不會溢出鍋外,不會鍋底結焦,就不會變成災難一場了。
所以你可以想:為甚麼不可以將浸泡過的黃豆先煮熟,加適量開水,再用果汁機打成豆漿呢?結果都是同樣香甜的豆漿,效果一樣,但爐子,鍋子,果汁機都乾乾淨淨的,很好處理。
另一個例是:如何作出好剝好吃的白煮蛋。
雞蛋非常有營養,含有許多人體需要的養份,對成長中的小孩,一般大人,尤其是老年人,都是絕佳的補品,每天早餐一顆,永保健康。
蛋可以用煎,用煮,或用蒸。煎蛋會產生油煙,弄得整屋子都是味道,比起蒸蛋,白煮蛋最容易作,將蛋放入水中,煮滾就好。白煮蛋好作,但很難剝殼,常常會把蛋剝的像狗啃的一樣,皮開肉綻,惨不忍睹,而且浪費掉很多蛋白。
遇到此種問題,這時就要想如何改善剝蛋殼的方法了。
在網上搜尋,你會發現很多剝蛋殼的方法,有加醋一起煮的,有將剛煮滾的蛋用冷水急降溫的,有用電鍋煮的等等,諸多方法,林林總總,不一而足。你可以每種方法都試看看,你會發現,成功率可能只有一半或更低,很難滿意。
這時再想,有更好的辦法嗎?根據觀察,超商賣的茶葉蛋,都很好剝殼,它們的特徵是,煮很久,蛋殼都是破的,同時,你也觀察到,自己煮蛋時,如果那顆蛋煮破殼了,水進入蛋殼內,剝起來就很容易了。
根據這些觀察,你就思考,可以模擬這種狀況,使在短時間內,讓蛋殼容易剝嗎?
此時你會想,如果煮蛋滾了3至5分鐘後,將其敲破,再煮,就會好剝啦。
剛滾的蛋很熱,你可以袋上手套,將用大條根撈起的蛋,放在盤子內,拿起,在桌上輕輕將整個蛋殼敲破,再放入鍋裡滾個3分鐘,放冷後再剝殼,你會發現,成功率可達九成,幾乎每個蛋都是光滑細嫩。
若家裡有四人,可一次作12個,放入冰箱,可放三天吃完。人口多,就一次煮得多,剝得多。但白煮蛋,雖有營養,吃起來卻索然無味。為使它們更可口,聰明的主婦會將它們浸在有鹹味的肉汁裡,一個晚上後,吸收肉汁,變得非常美味,人人愛吃。
以上只是兩個小例子,而生活中的例子,千千萬萬,都可拿來教育小孩,使小孩喜歡思考,除增進親子的親密關係外,還讓他們長大後有光明的前途。
孔子說: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也就是說,教小孩如何作固然重要,但也要教他們思考為何這樣做,他們才不會感到迷惘,作不下去。但只是在空想,而不去實作,沒有成果,沒有成就感,小孩也會變得懶惰,不再思考了。所以父母親以身作則,經常樂於思考,嚐試,並帶著小孩作,經歷整個過程,與小孩一起完成,則小孩們自然會養成思考性的習慣。以上兩個例子,說明了如何讓小孩與父母一起經歷了:遇到問題->思考->嚐試->失敗->重復思考嚐試->成功,是一種又思又學的實作歷程,對於親子双方,都是很好的學習經驗,如果父母親能把這些過程弄得很愉快,則子女自然也能融入其中,十分享受這種過程,學習效果也能以倍增遞增。
親職教育協會,將來會舉辦很多工作坊,其中之一就是如何培養父母親及孩子們的思考性,邏輯性,使孩子們講話及作事情,可以合情合理,態度前後一致,有條有理,不致互相矛盾,如此可以出培養身心健康,人格健全的父母及孩子,讓我們的社會更加安康幸福。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