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單親父母,如何給孩子完整的愛?

本文重點:離婚過程的溝通,影響孩子的心情至多/即使已經有人照顧,孩子還是需要跟父親及母親的連結/組成新家庭後,如何安前任家庭中孩子的心/孩子只是孩子,當不了弟妹的父母/別讓孩子成為空缺的另一半的替代品

撰文者:陳薇苓 理事



隨著離婚率的節節上升,子女面臨父母離異的狀況越來越普遍,而夫妻在離婚後,不論孩子的扶養權歸於何方,如何照顧好孩子的心,是離婚雙方共同的責任,如何做才不會造成孩子內心受傷破碎,形成未來長久的心理傷害?



離婚過程的溝通,影響孩子的心情至多


當婚姻中是有孩子的,離婚就不是只有夫妻兩人的事,而是一家人的事。對孩子來說,最立即面臨的問題就是,我要跟爸爸住還是跟媽媽住,父母如果陷入監護權之爭,完全不考慮孩子的意願,孩子的心就會在父、母之間拉扯;若夫妻都無意爭取,或互推監護權,孩子又會有被遺棄的感覺,因此在離婚過程中,真誠的跟對方及孩子的溝通變得極為重要,要讓孩子知道,爸爸媽媽的分開不是他們的錯,是爸爸媽媽自己的決定,即使分開了,爸爸媽媽永遠是孩子的爸媽,也永遠愛著他們。


即使已經有人照顧,孩子還是需要跟父親及母親的連結


30歲的小雯,父母在她小時候就離婚了,之後媽媽一人扶養她跟哥哥及弟弟三人,多年來含辛茹苦,一路艱辛,小雯也特別心疼媽媽,而爸爸則有了另一個家庭,從未寄錢回來。媽媽多年來稱爸爸是『那個不負責任的人』,覺得他從沒照顧家裡,也沒回來過,沒資格當爸爸。最近爸爸託人傳來消息,說得了末期肝癌,在醫院裡,想見孩子們一面,小雯不知為什麼,好想去看看那個好久沒理過自己的爸爸,可是又害怕媽媽生氣,而陷入了極大的痛苦。

父母雙方都是孩子生命的來源,是他們的根,不論是否生活在一起,孩子需要經常跟父母兩方都維持連結,在心中認知到自己是有父也有母的,也是被父母都在乎的。失去跟父母任何一方的連結,都會讓孩子的生命有了失根的感覺,而感到徬徨無依。當父母有一方否定另一方的存在,就是間接的讓子女無法與另一方連結,其實是扼殺了子女與自己源頭的愛連結的機會,即使自己再怎麼愛心照顧,還是不自覺的讓子女活在破碎缺憾的生命中。因此要明白自己無法替代另一方在孩子心中的位置,也不必擔心對方取代自己,不讓孩子必須在父母之間做選擇,孩子需要同時有父親也有母親的疼愛,生命才是圓滿。



組成新家庭後,如何安前任家庭中孩子的心


20歲的小雨在父母離婚後,跟著爸爸及阿嬤一起生活,但爸爸一直很忙,所以小雨都是阿嬤在照顧。雖然媽媽一直有來看她,但是當知道媽媽跟新的丈夫有了小孩之後,小雨陷入了很深很深的恐懼中,害怕媽媽會不會不要自己了。這個心情一直都沒敢跟媽媽說,也不敢問媽媽還要不要自己,這個心情就這樣在心裡埋藏了多年,經常感到害怕、孤單。

當父、母都各自成立新的家庭,原本婚姻中的孩子對於自己是歸屬於哪一個家庭的,可能會產生疑問,也可能懷疑爸爸媽媽是否會不要自己了,因此時常跟孩子確認在自己心中的地位,是重要的。



孩子只是孩子,當不了弟妹的父母


單親家庭中的父或母,若無其他家庭成員的協助,常常在維持家計與照顧小孩間難以兼顧,較大的子女常必須被迫代替父或母來照顧弟妹, 也因此被迫一夕長大,而失去了自己的童年。這類孩子即使長大後,也會因長久代替父職或母職,或不自覺成為父親或母親的照顧者,而卡在錯誤的角色中回不來,失去了自己人生的方向與力量。因此當家庭中需要多一個照顧者時,也可考慮尋求其他家庭成員的協助,如孩子的姨舅或姑叔們、祖父母輩,或其他可能的友人或社會資源的協助。當不得已必須由大的子女照顧小的時,也別忘了他們也是孩子,有時也需要父親或母親的關心與疼愛。



別讓孩子成為空缺的另一半的替代品


許多單親家庭中的父親或母親,日日忙碌在工作與孩子之間付出,往往忘了還有一個需要陪伴的自己,內心的空虛寂寞只能自己吞下,長久下來,可能不自覺地將相依為命的孩子投射成自己的伴侶,當孩子長大要出去發展自己時,父母面臨難以割捨的分離之情,這樣的感覺也會影響孩子的感覺,致使孩子也不自覺地難以離家發展自己,甚至成立自己的家庭。因此單親父母們,也要正視照顧自己這方面的需要,留一些時間給自己,不要一味將所有時間投注在孩子身上,待孩子長大了再跟孩子說: 都是為了你們,我才.......。孩子沒有要爸媽過度的犧牲,也別拿這些犧牲勒索孩子,一切都是自己心甘情願的。


83 次查看0 則留言

最新文章

查看全部
bottom of page